您的位置:首页 > 社会 > 正文

一个减少投资判断失误的方法 世界观速讯

来源:思想钢印9999     时间:2023-05-07 22:21:48

一、如何确定股票的价值?

如果你看好一支股票,但不确定现在的价格是不是太高了,下面的哪一种做法可能让你得到更好的答案?

1. 自己先做一个判断,然后假设这个判断是错的,试着考虑更多因素,重新判断,然后取两次的平均值


(资料图)

2. 问几个你信任的专业投资人,把他们的独立判断取平均值

3. 自己先做一个判断,过3个星期之后再判断一次,然后取两次的平均值

这道题是很典型的投资决策场景,影响股价的因素众多,影响你的判断的因素也很多,如何才能更接近实际情况?

上面三种做法,都是在试图消除判断误差,但它们努力的方向不同,解决的问题不同,最后的效果也不同。

我在行为金融学系列文章之六《人人会犯的错误,是“市场先生”发的红包》一文中,介绍过“认知偏差”这个概念,是指大部分投资者容易在某一个方面犯的固定错误,比如过于在意买入成本、喜欢追涨杀跌、喜欢买自己赚过钱的公司,等等。

推出这个概念的行为经济学大师丹尼尔·卡尼曼,前几年又写了一本书《噪声》。推出了一个新概念——噪声。他认为,偏差在行为金融学中分析得比较透彻,但噪声这个同样影响判断的普遍性问题,却少有人研究。

本文中,我将重点分析下面三个问题:

1. 决策判断中的偏差与噪声,有什么区别?

2. 为什么说偏差可以消除,但有些也可以控制并成为一种风格?

3. 为什么说噪声不可消除?如何减少噪声?

理解了这三个问题,我再分析一下开头这个问题的三个答案。

二、偏差和噪声

一个简单的例子,说明偏差与噪声的区别:

总体上而言,他属于市场上那群对新事物敏锐又特别乐观的投资者,特别容易夸大那些想象空间巨大的新题材的价值——这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偏差。

但乐观程度也有波动,他有时候极度乐观,有时也会有点谨慎,可能是最近刚刚亏了钱,或者只是昨晚没睡好——这是一种典型的噪声。

《噪声》一书用了一个经典的例子,直观地展示了两者的区别。

“准确判断”就像高水平且发挥稳定的射击运动员,基本都在靶心周围一点。

“认知偏差”就像水平不错发挥也很稳定的人,但拿了一把准心有问题的枪,也不知道如何纠正,所有的子弹都射在右下角的一小块区域;

“噪声”就像水平很差的人,每一枪都在靶心外,但分散均匀,说明枪没有问题。

卡尼曼认为,导致判断误差的就是两个因素,不是偏差,就是噪声,更多时间是同时出现。

误差=偏差+噪声

在投资中,偏差就是投资者对某一类企业或逻辑倾向性的认知,比如高估低估某一领域的价值,对某些信息习惯性的反应,比如追涨杀跌。

而“噪声”就是水平时高时低,判断时准时不准。

这两类都是误差,不过,投资跟其他决策行为有一点不一样,它追求的是赚钱而不是正确,投资可以赚的是差价,如果只是偏差,偏差买、偏差卖,也能赚钱,而且并不比判断准确赚的钱少。

偏差之前分析过很多种,本文只分析一种特殊的、可以赚钱的偏差——风格。

三、从偏差到风格的一步之遥

之前说过偏差的一个特点,它的出现有规律,可以被认知,因此也可以被改造成投资方法。

简单说,能够控制的偏差是风格,不能够控制的偏差就只是误差。

投资者小王,认为投资中最重要的是低估值,当你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入一家公司后,就算错了,你也亏不了多少,一旦正确,你的收益会更高。

投资者小李,认为投资中最重要的是公司的成长性,当你发现一家公司未来几年增速很高且确定性很强,就算你买的价格稍微贵一点,未来也能靠成长性赚钱。

投资者小张,认为投资中最重要的是产业趋势,再差的公司,放在风口也能涨,再好的公司,没有风来也是像死猪一样。

之所以说这是认知偏差,因为这三类投资者,影响股价因素的判断都过于夸大了某个方面的影响力,而忽视了其对立面产生的负面影响。

投资者小王忽视的问题是,低价的公司如果破产,损失同样很大。

投资者小李忽视的问题是:成长性是对未来的判断,未来的分布是不均匀的,你可能等不到那个时候,最终在遇到困境看不清方向时,被迫巨亏卖出。

投资者小张忽视的问题是:大部分的“产业趋势”可能只是一个主题,最后还是不了了之,不断地在追逐题材中亏损。

虽然三者都是典型的偏差,但问题是,如果有一个投资者,同时考虑低估值、成长性,产业趋势,那么他就一定能赚钱吗?

当然不一定,我以前介绍过投资的不可能三角形,你什么都想要,最终要么你什么也买不到,就算你好不容易挑到一个你满意的,实际上是你判断出了错——属于前期说的“噪声”。

事实上,大部分投资方法,都是对某一个或几个因子更敏感,都是对认知偏差的改造。

所以说,能够控制的偏差是风格,不能够控制的偏差是误差。

四、偏差成为风格的两个条件

认知偏差作为一种投资者稳定盈利的来源,有两个条件:

1. 保持稳定

如果你知道你戴的表每天慢十分钟,那么,它就是一个走得“准”的表,你只需要每天早上八点调到准确的时间,然后在不同的时点估计它此时慢了多少,就能知道准确的时间。

从偏差中盈利,重要的是两点:

一是盈利模型成立,在“胜率、赔率、出手频次”三者获得总体为正的收益;

二是稳定的偏差,可以长期执行的投资方法。

喜欢低估的,你就始终在“坑里”寻找金子;喜欢成长的,你就一直盯着“好产品,高增速”的机会;喜欢产业趋势的,你就要永远为“时代弄潮儿”捧场。

2. 有清晰的自我认知

稳定的偏差就是风格,所以,越是成功的投资者越应该要有这个清晰的自我认知——

你赚的大部分钱,都来自风格,所有的风格在极端“逆风”的环境中,都可能造成重大亏损。

特别是对于一些“低赔率,高胜率”的投资风格,对胜率的降低往往非常敏感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无法意识到这是风格的原因,你可能对自己的投资体系产生怀疑,从而出现风格的动摇。

风格亏的钱只是一时,还会赚回来,但风格摇移亏的钱却是永久的,只有清楚地认识到你的风格缺陷,在逆风的时候学会休息,才是“风格型选手”保住盈利的关键。

而最影响投资者对偏差的自我认知的因素,正是噪声。

五、无法改变的噪声

丹尼尔·卡尼曼把“噪声”分为三类,其中影响最大但又最难消除的是“情景噪声”。

你看中一支股票,觉得价格也适合,就先买了一部分,准备明天再加仓。但到了第二天,你忽然觉得股价有点贵了,于是放弃了这个加仓机会,甚至在考虑要不要把头一天买的仓位先平掉?

作为一个基本面投资者,你并不认为这两天公司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,你的判断的变化可能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:

1. 情绪影响:昨天账户亏损了,虽然与这支股票无关,但还是影响了你的情绪

2. 偏好变化:昨晚看了一篇文章,与公司无关,但还是降低了你的风险偏好

3. 认知飘移:比如某一个利空因素,昨天还觉得没问题,但今天又觉得有问题了

4. 环境变化:昨天是在家里做出的决策,今天你上班了,就不想买了

5. 身体影响:可能你只是昨晚没有睡好,提不起精神

6. 自信水平:下单前一刻,忽然失去了昨天的自信

……

对复杂事件的判断,就像篮球场上的罚球,第一个球罚进了,无论你多么想重复上一次的动作,你都有可能罚不进,这是造成高手投资者水平波动的主要原因。

偏差会导致我们在很多判断中,都有相同的偏离实际情况的倾向;而噪声则让我们不可能在两种情境中,对同一事物,做到相同的成绩。

所以,偏差可以认知,可以利用,可以成为风格;但噪声就是噪声,它是大脑先天的认知缺陷,无法预防、无法消除、无法改变。

有时候,我们用另一个词称呼它——运气。

那是不是说,我们就无法降低噪声带来的影响了?

卡尼曼在本书中也给了大家一个减少噪声的好方法——平均。

六、如何减少噪声

1906年,统计学家高尔顿来到一个集市,有人杀了一头牛,围观的人可以每人花一点钱猜这头牛的重量,最后离准确值最近的人,可以获得全部牛肉。

高尔顿的职业病起来了,他找到了全部787个人的答案,进行了统计,虽然大家猜的重量差距很大,但所有答案的平均值1197磅与实际重量1198磅,相差不到0.1%。

这个实验后来改成无数的版本,结果都差不多。

取平均值,虽然简单,却是统计学上消除统计误差的好方法,其原理在于,偏差是往一个方向偏,但噪声却是往不同方向偏,由于这些误差有大有小,有正有负,如果数据足够大,且数据间彼此独立,没有相互影响,平均值就足以消除这个影响。

这就是市场的群体智慧高于智慧最高者的原因。

所以,想要减少投资决策中的噪声,也有一个好方法——

把你的分析过程跟几个投资高手交流,听取他们的意见,如果他们认同,可以请他们给一个可以买入的合理价格。

最后,参考他们意见的平均倾向,决定要不要买,买多少,再用认同者给出的价格的平均,作为你的目标成本。

很多人看到这儿,可能不以为然,找几个人聊聊,就能赚钱,有这好事?那岂不是大部分人都包赚不赔?

这里还是要重申一下,本文所有例子解决的都是“从认知到决策”过程中的偏差和噪声,前提是你已经研究充分,有很充足的理由,上面的方法还需要你能把自己的选股逻辑,系统地讲给高手们听。

而且,此方法要达到最好的效果,尽量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:

1. 对方水平都比较高

2. 对方的风格不要太相似

3. 最重要的一点,他们之间彼此没有交流,独立作出判断

特别注意的是第二点,股友间交流很讲究“志同道合”,但风格和理念相似的人在一起,容易相互影响,虽然噪声消除了,偏差却放大了,效果反而更差。

因此,深度价值投资者要多听趋势交易者的看法,基本面投资者要多与看图的高手交流,你可以不接受他们的判断,但你要意识到他们的判断同样也影响股价。

可假如身边没有这样的高手可以交流,如何消除噪声呢?

这就要回到开头的那道题。

七、三个平均方向

回到本文开头的那道题,同样出自《噪声》这本书。

最佳答案B是“问几个你信任的专业投资人,把他们的独立判断取平均值”,原因正是对噪声的消除,即所谓的“群体智慧”。

由于是不同风格的投资者,平均值还可以抵消他们的风格偏差。

再看答案C,“自己先做一个判断,过3个星期之后再判断一次,然后取两次的平均值”。

这就是在没有高手可交流时的方法,让自己处于不同的决策情景下,产生不同的噪声,再相互抵消。

但这个方法有一个问题,它只能消除自己产生的噪声,却无法解决偏差。

当然,如果这个偏差是你的风格,那也可以接受,而让偏差成为风格的方法,本文说了两个条件:

1. 保持稳定

2. 有清晰的自我认知

而答案A,“自己先做一个判断,然后假设这个判断是错的,试着考虑更多因素,重新判断,然后取两次的平均值”,它实际上是在试图消除偏差,而不是噪声,方法是让自己考虑更多因素。

这个方法让自己扮演多个风格的投资者,看上去非常客观,但效果却最不确定,如果你无法首先消除噪声,你就无法判断,当前的误差,是偏差引发的,还是噪声引发的,就像最右边的一张靶子,最靠近靶心的那一枪。

大家可能注意到了,上述三种方法,都在用“平均”消除误差,我们自然想到,市场就是一个巨大的“平均器”,它是否也在某一些时候,消除种种投资者的偏差与噪声,提供给我们一个准确的价格信息呢?如果能发现这一点,是不是给我们的投资提供了更好的分析视角呢?

相关文章